五角星书法组隶属中原书风,特点也就是浑厚大气。而且这五个人当中呢,有四个人,除了英俊兄呢,那都是南阳人,南阳这个地方更具有文化特殊性。我觉得一方面南阳是作为东汉的荣兴之地,就是说汉文化的底蕴非常深厚,但再往前推呢,它属于楚,楚文化的这个根基又非常明显,所以我觉得它既浑厚大气,又比较浪漫,多姿多彩,这些书法风格,就这些审美元素,在这五位书法家他们的作品当中,也都体会的非常充分。
所以,我觉得这五位同道,也是一个河南书法群体诞生的见证,特别是南阳,南阳文化底蕴深厚,曾有诸葛亮、张仲景、张衡等这种大师级的人物出现,这种底蕴一直延续到现在,比如南阳的作家群,二月河,周大新等等,他们同时也产生了很大的凝聚力,就说在这个地域上产生出了这样的文化特点。现在他们这个南阳书家群,放到了北京这样一个大的环境下,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,他会产生一种什么样的效果,会发挥什么样的作用,我觉得这是非常值得期待的,也可以说,在这儿它是一个历史的,跟时代的这个文艺,跟社会之间的思想、艺术、行为相融合的这样一个结果。
另外,五位都是非常好的朋友,在一块,就是切磋琢磨,大家没有间隔,不是说相互之间见面,你好我好,一转过身就是你不好,我不好。组成这样一个群体,我觉得在北京这样一个高层次的全国文化艺术中心,来发挥他们的能动性,来实现他们的前景,我觉得很有必要,一方面需要展示交流,更需要求教探讨,多听听领导、老师,还有前辈、同道的意见,我觉得这是咱们今天做这个探讨会的宗旨。
首先呢,我们就请中央国家机关书协副主席,外交部书法协会副会长李少青作主要讲话,欢迎!
李少青(外交部老干局副局长、中央国家机关书协副主席、外交部书法协会副会长)
各位艺术家,各位嘉宾,大家下午好!首先,我向五角星书法组的成立,本次首展,也是研讨会表示衷心的祝贺!
在五角星书法组成立之初,关于这个组合的英文名称,方玉杰主席我们曾经探讨过,并请教过外交部的一些高翻,反复琢磨,既追求语境,又要合乎中国名称的意境,最后我们选择了ThePentagramCalligraphers这个英文名称。可见,五角星书法组这种严谨的做事态度。同时,我也相信五角星书法组一定能够走出国门,把我们的书法文化艺术推广向全世界。我第一次出席他们的这个书法联展,是在2012年的9月,名字叫翰逸神飞,他们五人书法展。当时呢,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。刚刚我又参观了他们的展览,可以说都是精品。下面我简单谈谈对五角星书法组各位艺术家作品的认知吧!
首先,方主席,我们都知道他以行草著称,特别是草书,今年4月份,他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个人书法展,我曾到现场观看,他对草书的全局把控特别到位,展览中的巨幅草书就体现出了这种特征,而且非常厚重大气,特别是注重内容,那副作品写的是毛阿敏的歌曲《无悔的忠诚》,也是他们金盾文化的主旋律,这体现出了书为时用。这一次呢,在内容选择上,他们又让我们眼前一亮,五角星书法组,刚好是五人,而“仁义礼智信”是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瑰宝,古人云其为“五常”,他们各自选择一点切入创作,追求精雅,难能可贵,我想他们通过这次书写,每个人对“仁义礼智信”的感悟也会提升,深入挖掘下去,可能会有新的收获。这是在内容选择上。然后的亮点是他们五体皆能,却能舍得,每个人都突出专长,这就是专家学者的治学精神。
方主席的行草,史焕泉的魏碑和草书都非常精彩,虽然他们都是书写草书,却面貌不同,方主席的以张旭、怀素为主,史先生的以怀素、黄庭坚为风貌,他们方圆并济,相互影响。曾经在读《探隐索颐·方玉杰书法艺术》一书时,我看到早年方主席和史先生还在南阳时曾合创过书法作品,我想这正是他们友谊的见证,也是他们艺术的探索。期待你们携手,再创佳作。
展览现场方玉杰先生“仁篇”作品
然后,张青山先生,我所了解张先生是在首届篆书展时,当时他曾获一等奖中的第一名,作品造型奇美,引人入胜,后来在中央国家机关举办的许多书法展览中,我经常在特邀作品中看到张先生的作品,非常干净厚重,常以楚篆面貌展示,今天在展览现场,看到张先生的篆书作品,也很惊讶,他在大篆、小篆、楚篆之间都能游刃有余,相辅相成,和而不同,这是高手,而且张先生也是五体皆能,在业界有获奖专业户之称,这些都是他实力的佐证。
张英俊先生呢,我知道他以隶书擅长,同样写隶书,他和张青山先生的隶书风貌差异很大,这就是高手间的竞技,能够相互影响,各自却在同一领域开辟不同的艺术境界。张先生的隶书厚重、质朴、古拙,大气,格调直袭汉魏,以前关注张先生,知道他以写大字隶书擅长,今天看到他创作的隶书作品,虽然都是小品,却清新不俗,古意昂然!
说到小品,五角星书法组还有位高手,那就是郝全成先生,小楷写的很棒,这在五角星书法组各种书体间是一个亮点,我仔细欣赏了郝先生的小楷,非常的到味,精到,他的小楷上溯钟繇,下及黄道周,书卷气息很浓,或清逸俊朗,或质朴古拙,他都能得心应手,观看他的小楷,有种赏心悦目的感觉,这次书写的内容,加入了他的题跋阐述,这些心得,我想正是他注重文化的体现。
所以观看这次展览后,我感触很深,对于五角星书法组,我的总结是:各有所长,与古为邻,化古为今,书为时用,他们是在笔歌正能量,墨舞新意韵!祝他们能够以习主席文艺座谈会上面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,在艺术的道路上走的更高更远!谢谢!
魏传忠(国家质检总局原副局长、中国检验检疫学会会长、中央国家机关书协副主席、中国质检书协主席)
今天收获很大,令我耳目一新。在这次之前,我对于五角星小组了解不多,就是对方玉杰同志了解很多,因为他是原来公安书协的秘书长,也是中央国家机关书协的主席团成员。在中央国家机关书法活动当中,也发挥了组织性的作用。他的书法我也特别欣赏,所以在接到这个通知以后,我又看了这个册子,五角星书法组。对这五个同志都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,今天又看了这个书展,我感到很振奋。我觉得这五个同志呢,在书法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,刚才大家都讲了。他们五个人可以说是真草隶篆各有优势,而且是优势互补,形成了一个,在我们这个书法界应该说颇具实力的一个团体。
所以今天这个小组又正式命名,我有幸为其揭牌,感到很荣幸。今天咱们展览的主题,也是仁义礼智信,这是我们中国国学文化的核心理念,刚才李局长讲了,大家都知道三纲五常,我觉得五常对中华民族来讲大家是没有疑义的,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,所以将这个,作为展览的主题,“五常”,这是国学文化的核心,我很赞赏。
另外他们五个人,刚才大家都讲了,他们从青少年时期就努力奋斗走到了今天,形成了这么一个团队,而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所长。他们每个人在每一种书体方面都给我们展现了一个非常美的,让我们非常享受的一种艺术。所以今天他们正式启动五角星书法组,我觉得从几个方面,值得展出。一个是我感觉体现出了一种团结,这是一种团队精神。在艺术界现在往往是文人相轻,各自为政,自认为,自己都很了不起,互不服气。但他们几个人在一块相互切磋,共同提高,互相帮助,我觉得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形式。也是大家相互提高,相互促进的一种很好的方式。我记得有人说,欧阳先生曾经说过这么句话,书法不光是写出来的,还是研究创,我个人体会也觉得非常有道理。另外这个研究呢,是要相互切磋,相互帮助。我曾经看到中央电视台有一个频道播了这么一段,那是一个调解,民事调解的一个故事吧,我就正好看到了。说的是湖北荆州一个所谓的书法家,这个人就是,一个人关在屋里,跟其它外界不联系,就天天在那写。他家的生活条件并不好,但是他什么工作也不干,什么家务也不干,他的这个妻子和子女都很有意见。他就是执迷不悟,他就认为他就是写的最好。所以他这个家里人就没办法,把他拉到电视台,让大家来评论评论,就是把你的书法放到大家这,让大家看看,找几个书法家评论评论,到底写的怎么样。大家觉得他写的,确实不怎么样,但是呢他还是执迷不悟。他的家人也希望劝劝他,你走向社会,人家书法家也给他指出来,湖北的书法家说你要和大家多接触,多沟通,多研究,要走向社会。光在家里死写,自己认为好不行,所以这也是那个电视节目给我很大的启发。
展览现场史焕全先生“义篇”作品
所以今天他们以这种五人团队的形式,取名五角星非常响亮,我也非常赞同。这个也体现了一种传承,刚才几位专家都讲了,今天看到这些作品,我们感到了美,是因为你们传承了我们书法艺术的这种古典美。刚才有老师讲了,他说历史把这个书法艺术最美的东西留给大家,就是这几千年,几百年以来都熟悉的,大家都公认的这些传承下来的书法名人,大家公认他们写下的东西,那是美的一种,也是书法美的一种最高形式。
现在从古典这一块来讲,我们今人还没人能跨越。所以今天,我就认为大家都公认他们这个书法写得好,就是传承。当然刚才也讲了,就是说这也是勤奋,再就是天赋和灵感,第三个我觉得也是体现了一种自信心。当前的这个书法艺术界,应该说是强手如林,在有很多名家的这种情况下,这五个人勇敢的,用五角星的团队形式,展现亮相于世人,展现给大家,我觉得这也体现了一种自信,体现了一种攀登精神。再一个我觉得体现了一种担当,在今天我们这个传统文化较薄弱的情况下,西方文化的侵蚀对我们的危害越来越大,在这种情况的影响下,我们书法这种艺术更应该在传统文化方面把这个大旗扛起来。特别是习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讲到,在中华,在中国大地高楼大厦普遍林立之时,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大厦,也应该巍然耸立,我觉得每一个书法家都应该作为这个传统文化的传承人,都应该为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大建设,增砖填瓦,从我做起,从执行做起。
所以今天来讲,这点特别重要,特别习总书记已经特别强调要学国学,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。所以只有中华民族精神大厦建立在传统文化的基石上,我们这个大厦,我认为才能巍然耸立,万世永存。所以我觉得他们五个人要扛起这个大旗来。在传承中华民族这个队伍当中扛起一杆旗帜,勇于前行。最后我也祝愿你们今天在大家的见证下为起点,你们相互支持,共同切磋,使书法艺术得到弘扬光大,大家很乐意在下次展览的时候,看到他们有更多好作品好成果,谢谢!
张同印(首师大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教授、博士生导师)
五角星书法组册子,我看了看,当然他们每个人都是几幅作品,通过几幅作品不一定能够一窥全貌,但也能看个大概吧!对他们的艺术阅历,年龄我都看了看,大概年龄都在40到50之间,有41,小的41,大的51,大概都是这么一个年龄段,正在风华正茂,盛年时期,从作品的角度来看,我概括了这么几点吧。一点就是根基厚,路子正,悟性强,格调高,潜力大,大概是这么几个情况。所谓根基厚,刚才以上各位发言的大家都说了他们传统的这个功力很深厚,这个很难得,在传统上真正扎下根下功夫的,在现在浮躁的这种状态下,还不是很多,有的人他也有传统,但是真正扎扎实实的,把根扎大比较牢,比较瓷实的,比较厚的,恐怕通过他们这五位我能看的出来基本功非常扎实,所谓技法娴熟,书法不是说搁那宣纸,沾点笔墨写出来就是书法,现在是名人书法和书法名人这个有区别。
所以呢,应该说从他们创作的作品来看,合乎书法的基本法度规范。从技术的角度,技法的角度,没有硬伤。所谓知法得法守法,在这个基准上活用,所以这个根基比较厚,路数,路子比较正,这学书他有一个规程,从起点开始怎么打基础,怎么往前走,怎么爬高峰,他是有规律的,是有规程的,是有轨道的,当然这个过程当中实际上就是老问题,继承与创新,继承与创新的问题是任何时候都存在的问题,不断的认识,不断的调整,不断的坚持这个原则,往往有时候保守的创新,这是历来的,任何时候任何时代都会存在继承与创新的问题,实际上先有承才能有创,没有承你创什么,你的新是从哪儿来的,他不是石头子里蹦出来的,总是从那个传统里面出来以后才能创,没根没底无宗无派,那就是左道旁门,所以说先承后创,你才有资格传,咱们说传承传承,先得承,然后你在承的基础上再创,然后你才能够传,传下去,所以刚才有老师说的敬畏传统,不是一般的尊重,要敬畏,当然在这个基础上要能够融汇活化,在探索当中,在融汇当中来创新。
展览现场张青山先生“礼篇”作品
我认为书法有三个境界,一个是技术层面,一个是艺术层面,一个是精神层面,技术层面如果只停留在基本功这个层面,你只是工匠,跟木工、石匠、铁匠没有区别,你就是玩毛笔的一个匠,在这个基础上,由得法知法升华到艺术层面,最高境界是精神层面。实际上归结起来就是平正、险绝、平正,是由薄到厚由厚到薄,由生到熟由熟返生这么一个规程。也就是说我们的作品里面,既要有传统的DNA,有血脉的延续,同时在这个基础上体现时代精神和个性特点。这个所以从他们的作品来看,这个发展的路子是非常正确的,方向是很明确的,这个能够从他们的作品里面看到,他们这个传统里面的血脉传承能看的出来,当然在探索过程当中,也有融汇也有吸收,也有创造。所以我老觉得咱们平常说眼高手低,眼高手低是正常的,眼界高了手要低,他老往高了追求,眼底手高是不存在的,眼界就一米你手高不过一米。
所以,如果路子要不正的话,审美上出现了误差,在追求上出现偏差的话,越勤奋越跑偏,人还活着,艺术生命死了,所以这是第二,就是路子正。这个,第三点是悟性强,应当看的出来他们年龄上正在中年,中年40多岁到50岁这么一个时间段,已经有很大的成就了,这里面体现出不光是勤奋的问题,还有个悟性,这岁数一大老愿总结人生哲理。为人是根本,勤奋是基础,能力是关键。为人这不说了,勤奋干什么事都得勤奋不下功夫不行,光有这两样只能在社会上有碗饭吃。决定高度远度的是能力,能力当然有很多方面,书法方面有书法方面的能力,其中就有一个悟性,悟性也是一种能力的体现,我们说的这是有灵性有灵气,实际上就是对美的书法美的感知接受能力,有时候就是想象力。
欧阳中石先生对有些学生老说学了多少年了,怎么不开窍啊,就是这灵性悟性不够,探索天灵盖开了,悟性有了,马上到一个境界,当然前提得有勤奋,光靠小聪明不行,要有大智慧,所以从他们这里面我们能看的出来,在勤奋的基础上,这个悟性很强,这个对于艺术家来说,书法家来说很重要,因为我跟方玉杰接触比较多,他原来读艺术硕士的时候30多岁,小年轻,获了很多奖,悟性就是比较强的,而且勤奋,他不是靠小聪明,那一写字多少多少,一宿一宿的,这个勤奋当中又加上悟性,所以他这个字长的就非常快,这是一个。
展览现场张英俊先生“智篇”作品
另外格调高,咱们老说这个书法讲格调,当然风格上,个性风格上要多样化,不能强求一致,不能以我的风格要求别人的风格,风格可以多样化,但是总体的格调要高,格调要高这里面实际上就有一个雅与俗的问题,他们这些作品由于传统的功力比较深厚又能够融汇活化,所以格调高古,不庸俗。实际上我认为,咱们老认为格调的问题有匠俗有野俗,这两个都是俗,所谓匠俗就是死学传统不能活化,工匠之书,野俗就是没有传统左道旁门都是俗。所以这个要有传统的积淀,格调才能高古,所以要从传统中吸收营养找灵感,在当今书法上看,应当提倡书法风格的多样化,社会思想就是多元的。就是让每个人他都有各自的审美追求,当然这个当中要划清几个界限,就是浪漫豪放不是野怪,晚明的王铎、傅山等都是豪放浪漫的,但是他们都有传承的基础,这个不能算是野怪,拙朴也不是丑陋,像古代的很多民间的一些作品非常拙朴,他里面有埋藏着深刻的审美价值,关键在于要从古代民间之书当中要雅化,我为什么要说这个问题,就是现在我们取法传统上,在原有的经典基础上从民间的书籍当中吸收营养,上个世纪以来一百多年,甲骨文的大量出土,简牍的大量出土,地下石刻的一些出土,这个都纳入到了我们作为传统吸收的对象。
在这个过程当中要雅化,所谓雅化不是改变他原来的那种率真自然淳朴的美,不是改变这个。而是怎么样通过我们的再创造,能够由民间走入殿堂,这个当中我看了他们作品当中,尤其给我印象比较深的像史焕全先生这个魏碑的楷书,他就从这个北碑当中吸收了很多营养。然后写出来,咱们老说是金石气,他金石气当中还带有某些书卷气,他就是一种雅化。所以说这个格调上看其他的还有像写隶书的张青山先生,这个篆隶也都是从简牍,从帛书里面吸收不少,所以我觉得这个格调高古这就是一点。
另外是潜力大,因为他们正值盛年,应当说风华正茂,前途无量。最后我想再谈一点这个切实如需的问题,这点最近给我有点启发。欧阳先生在国家博物馆搞了一个中华美德古训的一个专题展,这也是我们学校65周年的一个献礼的作品,欧阳先生都80多,奔90的人了,他脑子都挺现代,他连续出了几本《中华颂》、《齐鲁颂》,后来又筹备一个美丽中国,把全国的各个省的都让他歌颂出来,这个书法要切实如需,这个他们几位恐怕都有这个表现,我了解比较多的像方玉杰,他在公安部,对公安系统歌颂警察歌颂公安人员的事迹了解贴切,他的个展也好,包括出了好多书法集,这个就是为公安系统做出了贡献,他就用书法艺术的形式表示出来。发挥的不仅是艺术感染力,他从文化的角度发挥了书法的功能,所以这一点这个,我很受启发,我们要有时代的书还要有时代的文。
因为书法,他具有可读性,也有可视性,不光可视还能读,就是他用文字表达。当然我们说,文不等于书法艺术内容,这二者还不能等同,但是他终究依托于文来表达艺术,所以说书法不能脱离文字内容,这文和艺是一体的,另外书法家也应当,他也就是文人。我们不能要求每个书法家都是学者,每个书法家都是作家诗人,但是书法家要有学者气质,要有文人的精神,谢谢!
刘尊法(河南城建学院、许昌学院原院长、著名书法家)
书坛的几位精英,经过一段时间的磋商,共同创建了书法小组。今天他们又以自己弘扬传统文化,书写“仁义礼智信”这种中华传统文化当中的重要内容为主题,以真草隶篆行五种不同的书体,书写挥洒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这个真情实意。他们以这种形式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,今天又在这里成立了五角星书法组,并且举办了揭牌仪式和他们的书法作品研讨会。我觉得很有意义,也可喜可贺!
对于这五位当代书坛的青年,我和他们交往时间比较久。他们当中的四位(张英俊,开封人士),当时都是文化名城南阳市成长起来的,在南阳那一个文化厚重的区域,吸收了我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。所以他们很早就对书法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。抱着一种敬畏传统,追求创新的这样一种执着的精神他们走在一起,较早的成立了南阳市青年书法家协会,并且在交流中,各自书艺不断促进,共同提高的同时,围绕南阳的社会进步,经济发展和文化的繁荣,不断开展不同形式的书法艺术活动,所以在当地产生了很好的影响。
展览现场郝全成先生“信篇”作品
从此,南阳书法群,特别是青年书法群,以他们几位为代表,也在全省乃至全国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。今天他们又先后来到了首都北京这一个祖国的文化中心。力求在书法艺术的道路上能够走得更远更高,所以他们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以后,组建了这个书法兴趣小组。
而且他们五位在书法艺术的追求上,又有各自的目标和特色。所以真草隶篆行五种书体,他们这个小组可以涵盖了。他们创建这样一个书法组,也是希望能够在这样的平台里,在北京这样一个大的文化氛围当中,能够更好的切磋技艺,更好的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营养,使自己在书艺的水平,在为人这方面能够做得更好,所以我觉得这个他们这个创意是非常好的。
同时,我也衷心的希望他们这个组织成立之后,能够借用这个平台,更加互相激励,相互学习,扎根传统,紧随时代,努力创作出为人民服务的精品力作,为繁荣我们时代的书法艺术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。为此呢,为了表达我的一点心意,我也特意在家写了一首,我自己作的诗和写的一个作品,愿以此对他们这个书法组的成立,表示我的一点祝贺的心情,现在展示给大家。这个内容是:贺五角星书法组作品研讨会成功举办,“华年盛世聚京城,墨海扬帆唱大风,篆隶草行酬壮志,茑萝星灿耀鹏程。”
这是一篇关于书法展会领导嘉宾发言稿的文章,书法展会发言稿就介绍到这里,希望对您有帮助。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,请分享给您的好友。文章网址:https://www.fayangao.cn/dahuifayangao/shufazhan/296.html(转载请保留)。